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扬州KTV招聘网 > 扬州热点资讯 > 扬州励志/美文 >  周成王确实是个聪明的帝王,他顺水推舟,把周公旦留在洛邑这对双

周成王确实是个聪明的帝王,他顺水推舟,把周公旦留在洛邑这对双

2022-08-28 11:28:53 发布 浏览 542 次

周成王确实是个聪明的帝王,他顺水推舟,把周公旦留在洛邑。这对双方都是好事。为什么这样说呢?

对周成王来说,当了七年的木偶,看到周公旦他心里就发慌。就算指手画脚的人是自己的亲爹,一个年轻人也决计是受不了的,况且周公旦只是叔父。把周公旦留在洛邑,省得天天诚惶诚恐地与他见面,这是个好主意。

对周公旦来说,留在洛邑也不失为好选择。有些资料说,周公旦还政给周成王之后,有人告他,他害怕了逃到荆楚去避难。这种说法,多半是胡说八道,把周公旦看作窝囊废一个了。周公旦与李世民的差别,仅仅在于一个称帝而另一个没有罢了,但同样是一代枭雄,岂是任人摆布的人。连哥哥都能杀的人,千万别相信他的单纯无邪。我是个喜欢怀疑的人,我怀疑的出发点是常识。我怀疑从一开始周公就想把洛邑当作自己的地盘,或者说,周王室的另一个朝廷。否则的话,他把殷商顽民迁往洛邑是什么意思,中国那么大,又不是没地方安置这批人,非得安置在天子脚下,这不明摆着是对周成王示威吗?

周成王倒也不笨,知道周公旦还政只是做给众人看罢了,国家大事,还是得他说了算。对周公来说,洛邑既是大城,防卫又强,没有比这里更舒服的地方了。原本给天子享用的,如今他周公享用了,这就叫没有天子之名,而有天子之实。

迁都这件事,以后就再没有人提起了。史料中再没有写周成王到洛邑去,他对耗时多年建成的大都邑竟然毫无半点兴趣,而当初兴建此城又是他亲自批准的。这难道不奇怪吗?如果看清了本质,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只有周成王自己最清楚,虽说自己是君主,大权还是在周公手里。

周公旦为了给周成王留点面子,特地把洛邑改名为“成周”,与之对应的镐京后来便称为“宗周”。我们说周公所在的洛邑成为国家第二个政治中心,并不过分,洛邑虽然不是首都,但被认为是帝国的陪都。由于镐京在西,又称“西都”,洛邑在东,称为“东都”。 大家知道,周代分为两截,前半截称为“西周”,因为都城是西部的镐京;后半截称为“东周”,都城便是东部的洛邑。

周公在权力场上是一个胜利者,在文化史上则是一位巨人。

在春秋之前,周公是著述最多的一位学问家,而且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儒家奉为“五经”之一的《尚书》,约有十来篇与周公有关,有些是出自周公之手,有些则是记录其言行。《诗经》中也有不少诗歌出自周公之笔,在现在保存的三百零五首诗歌中,有的学者认为至少有四十五首是周公写的。如此说来,他还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周公似乎对《周易》也有所补充,最初他父亲周文王被囚禁时,作卦辞与爻辞,十分简略,后世多有补充。与周公关系非常大的还有两本书,一为《周礼》;二为《礼仪》。这两本书不一定都出自周公之手,但肯定与他的思想密切相关,他所创立的典章制度,对周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本书与《礼记》合称为“三礼”,被列入儒家十三经之中,儒家许多经典都有周公思想的影子。

除此之外,周公对数学亦似有研究。在《周髀算经》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数学定理,就是勾股定理,在中国称为商高定理,据说就是数学家商高解答周公疑问时论述的。社会上还流传有“周公解梦”的说法,这倒并非毫不沾边儿,在《周礼》一书中,曾把梦分为六种:正梦、噩梦、思梦、寝梦、喜梦、惧梦。这也算是开了梦的解释的先河。还有一本书也被归为周公名下,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辞典《尔雅》。

周公究竟有没有如此多的著述,这一直有争议,但无可否认的一点是,他的确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这些著作中,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学,可以说,他是古代政治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对后世的儒学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

儒学圣人孔子对周公十分推崇,在他看来,周公算得上是完美的人物。有一回他曾说:“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太久没梦到周公,竟然成了孔子的慨叹,斯可见他神交古人如此。在东周之前公认的几个圣人中,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诸人,周公最为特殊,原因有二:其一,只有他不是帝王,尽管周文王姬昌生前未称王,但其死后仍被列入帝王之列。周公充其量就是帝王师,而帝王师对孔孟儒学之徒来说,乃是人生至高的理想,故而对周公不遗余力地推崇。其二,在七大圣人中,周公著述最丰,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不免对能舞文弄墨的圣人更觉亲切。

周公很提倡“礼”,“礼”是中国政治乃至哲学里的一个概念,狭义上说,是一套礼仪制度,广义上讲,是行为规范乃至行为准则。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之说,尽管在帝舜时便制礼法,但“礼”的精神真正得以普及传播,还是在周代,在周公的努力下成为社会乃至政治的新思维。这种礼的思想,后来又得到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传承,成为儒学思想的一大基本范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周成王与周公的关系,八成类似于汉宣帝与霍光,他既对周公十分尊敬,同时也有如坐针毡的畏惧。东、西两都的存在,倒是解决了实际问题,周成王仍然留在镐京,周公旦主要待在洛邑(即成周),保持适当距离,皆大欢喜。

此时周公旦没有过多干涉政治,但权威是在的,他以叔父兼帝王师的身份,写了几篇文章告诫年轻的成王。在《无逸》中,他写道:“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告诫成王千万不要骄奢,并列举殷商几位名君的故事:中宗祖乙“严恭敬畏天命,自度治民,震惧不敢荒宁”;高宗武丁大帝“久劳于外”、“ 不敢荒宁”等。唠叨这些,主要是成王正值壮年,国家又安定,这种时候最容易被声色犬马所诱惑,不可不先打打预防针。

在《多士》中,周公总结了殷商的兴起与衰亡。从商汤开始,殷帝多“率祀明德”,因此才能享帝祚数百年;到了纣王时,荒淫放纵,“不顾天及民之从”,因此灭国了。周的兴起,文王“日中昃不暇食”,勤奋到这程度,才得以“飨国五十年”。

对于周公的教导,周成王当然唯唯诺诺,奉为神明。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