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过能为代田,田一亩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注:“代,易也。”按,今年之甽在彼,明年之甽在此,播种不在原处也。
《田赋二》
“民赋曰调,晋平吴制户调。唐赋入之制曰租,曰庸,曰调。调者,令民输绢布也。”按,征入曰调敛,散出曰调发、曰调遣。征入曰贡赋,散出曰赋政。于外曰赋工、曰赋盐,皆分颁于外也。即“诗赋”之“赋”,亦敷陈于外也。《赵充国传》“赋人二十亩”,赋田于人也。
《田赋三》
唐代宗时,“察民有粟帛者,籍其所有而中分之,甚者十取八九,谓之‘白著’。”按,白著,犹今俗言“白当差”也。
唐大历中,“国用急”,“苗方青则征之,号青苗钱。”按,宋王安石以苗方青时贷钱与民,至秋收息,亦谓之“青苗钱”。
“后唐有稕场院,今天下纳秆草,每束约一文。”按,《说文》:“稕,束秆也。”即今之稻草也。
《田赋四》
“五季暴政,食盐则输盐米。”按,每正供米一石,另输盐米四斗,官给以盐一斤。
“五季时供军需,则有鞋钱。”按,今征调官兵,亦有草鞋钱之名。
“五季时民输米入仓,则有溇钱。”按,溇,籧篨也,所以藉米。今漕米上仓,亦有芦席钱之名。宋时杂赋,亦纳芦溇。
“五代周显德中有逃户庄田,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租税。”按,射,犹曰“占”也,犹曰“认耕”也。
“宋开宝中输纳钱帛,每贯收七文,每匹收十文,曰‘头子钱’。”按,耗钱耗米,名目历代不同,头子钱亦一名也。近世赌博者,百钱取五文入公,亦曰“头子钱”。宋末叶水心疏,言“每贯取头子钱五十六文”。
“李椿年言经界不正之弊,七曰倚阁不实。”按,倚阁,犹今俗停阁、耽阁也。
“李椿年措置经界,言已打量者四十县,未打量者展期一月。”按,打量,犹曰“估计”也,今世俗有此语。
《田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