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这是送别之诗送别而在秋令尤
【评点】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这是送别之诗,送别而在秋令,尤觉悲楚。诗中虽全是对人而讲,不发自己牢骚,但已是很好的送别诗。沈德潜曾说:“语云:‘情生于文,文生于情。’情不足而文多,晚唐诗所以病也。”用这种标准去比较初、盛、中、晚的唐诗,就能看出其中的厚薄、浓淡、大小、工拙种种的不同来。本诗颔联造语,似乎可以直逼初盛。颈联也脱去温、李纤丽的作风,结语就只能就题说寻常话,不能别出新意,这就是所谓情不足而文多的病。(第249-250页)
俞陛云《诗境浅说》:此等发端,情景兼写,调高而韵逸,最为得势。三四雄健而高浑。五言中用地名而兼风景者,下三字皆实字,上二字以风景衬之,此类甚多。但上二字须切当有意义,而非凑合乃佳。此三句用高风,以汉阳为江汉合流处,急浪排空,天风浩荡,故以高风状之,见江天壮阔也。四句用初日,以江干行客,每清晓扬帆,而江上看山,以晓色为尤佳,旭日照之,青紫百态,故自汉江望郢门山色,以初日状之。后四句迎刃而下。如题之量,其精彩在前四句也。唐诗中用地名三字者甚多。王维之“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以“高鸟”写“长淮”之阔远,以“平芜”写“郢城”之块莽,诗格与飞卿同。若李白之“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岑参之“弓抱关西月,旗翻渭北风”,其用意在第二字之虚写。杜甫之“松柏邙山路,风花白帝城”,全句皆用实字,而上句言故里,下句言客居,虽实写而各有寓意。他若近人之“孤舟清颍尾,疏雨寿春山”;“夜火秦邮驿,长堤邵伯湖”,则以所经之地,所见之景,连合写之,虽未用虚字见意,句法亦自浑成。姑举数联,为初学取法。(第23页)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此诗是诗人进士及第前旅居长安时作。灞上:即下文中的灞原,长安东灞水西畔的高地。
寄卧:寄居他乡,卧病在床。
致此身:指报效君王。
【评点】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此诗是客居感秋,有不甘寂寞之意。此诗情景兼写,首出“地”,次点“时”,颔联炼意深刻,层次重重,是晚唐诗中最多见之句。颈联上句承“落叶”,下句承“寒灯”,而情景非常萧瑟。末联意在寄卧时久,大有久蛰思动,事君致身之意。大概诗人多感,即景抒情,不觉吐出胸中积郁。论者指末句与上文不相配称,大概没有身历其境吧。(第248页)
俞陛云《诗境浅说》: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首句即言灞原风雨,秋气可悲。迨雨过而见雁行不断,惟其无聊,久望长天,故雁飞频见。明人诗所谓“不是关山万里客,那识此声能断肠”也。三四言落叶而在他乡,寒灯而在独夜,愈见凄寂之况。与“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之句相似。凡用两层夹写法,则气厚而力透,不仅用之写客感也。五句言露滴似闻微响,以见其园之空寂。六句言为邻仅有野僧,以见其壁之孤峙。末句言士不遇本意,叹期望之虚悬,岂诗人例合穷耶?(第24页)
楚江怀古
马戴
- 时子托陈子把这个意思告诉孟子陈子把时子的话转告了孟子孟子说“[图]
- 王子朝使告于诸侯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 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图]
- 隋朝初年北方突厥的势力强盛与隋朝相对抗开皇二年()隋军挫败入[图]
- 黄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图]
- 肆奢欲放纵欲望喜好奢侈当初玄宗想用李林甫为相询问中书令张九龄[图]
- 女同“汝”盆古时量粮食的器皿 审应为“当”字同前注[图]
- 沙州回鹘沙州在年入贡于辽时尚自称“沙州敦煌”年(辽圣宗开泰三[图]
- 骨鲠之臣忠直敢于直言进谏的属下亚父即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被尊称[图]
- 罗合竹制茶筛与茶盒衣以衣布在器物表面蒙覆用茶罗筛好茶末放在盒[图]
- 本节导读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是恐惧而痛苦之事而对相信三世轮回的人[图]